未來十年,鈣鈦礦太陽電池滲透率將從0增長至30%。設備投資方面,2022年-2030年,鈣鈦礦太陽電池單GW設備投資額從15億,下降至5億。浙商證券預計,至2030年,鈣鈦礦太陽電池設備市場空間約805億元。
2月16日,硅業分會發布了國內太陽能級硅料最新的成交價,價格監測顯示,本周硅料價格延續微漲走勢,其中單晶復投料、單晶致密料、單晶菜花料成交均價漲幅在0.1%-0.2%。
作為國內分布式光伏發電的主力大展,濟南展會展示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,吸引了國網、隆基、晶科能源、天合光能、華為、陽光、晶澳、東方日升、錦浪科技等300多家企業參展。展會期間,PV Tech注意到多家主流光伏組件制造商先后發布和亮相了其專為“分布式而生”的組件產品。
在光伏發電的兩大主要應用模式中,分布式光伏發電近年來發展迅速,尤其對于我國這種地域廣闊、經濟發展程度不同、資源分布不均的國家而言,分布式光伏更具實際意義。我國西部水力和煤炭資源豐富,但工商業發展較為滯后,電力需求量較低,無論是就地建設電廠將所發電力高壓外輸還是資源直接外輸,都會帶來巨大的電力損耗或運輸成本。
2019年,全球電池產量約為365GWh,分別為中國(75%)、美國(9%)、韓國(7%)和歐洲(5%)。至2023年,我們估計全球產量會達到1230GWh:中國(65%)、歐洲(10%)、美國(10%)和全球其他地區(15%)。
據多晶硅市場分析公司Bernreuter Research表示,近期中國市場多晶硅進口量在2016年十月至十一月間出現大幅增長,同時產品平均銷售價格也出現回漲,這一趨勢曾在上一年度出現,并最終使得中國市場在2016年上半年完成創紀錄的22GW太陽能項目安裝量。
從地理分布上來看,2017年產業的重點將回歸到新興市場上,以及各公司在當地建立地方生產基地,盡管均為小規模產能。然而,正如在2016年下半年所經歷的,產能削減已經開始;無論地點,此前所公布的產能擴張計劃被暫?;蛑苯尤∠苍S將成為常態。
從2015年參展的雙玻產品來看,目前主流雙玻組件多采用正反面2.5mm的玻璃,產品保固從一般組件的25年延長至30年,且主打無背板、無邊框帶來的各種優點,可進一步提升組件的可靠性,結構的改變也讓組件未來的成本下降更具想像空間。
根據TrendForce的一個部門、臺灣市場調研公司EnergyTrend,由于主流多晶硅片的產能限制,中國對于單晶硅片的需求正在提高。EnergyTrend表示,其預計2016年中國對單晶硅產品的需求將從2015年的15%提高到25%,主要是用于光伏發電站。